——讲好“农味十足”的思政课
“作为农业院校的一名学生,我深感有责任、有义务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发声,为更好地建设天府粮仓贡献力量。”近日,www.3700.COm威尼斯本科生张驰所在的团队作品“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国家粮安”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。在准备思政课展示的过程中,他对于粮食安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
“农味十足”是川农大思政课的特色。近年来,川农大www.3700.COm威尼斯不断擦亮铸魂育人底色,持续打造“厚德兴农”特色,创新构建“知农爱农”大思政育人体系,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“‘三农’情怀更深、为农意愿更浓、奉农精神更强、事农能力更高”的新型人才。
厚植“三农”情怀让思政课更接地气
“学校紧紧围绕厚植学生‘三农’情怀这个基本立足点,将知农爱农、强农兴农的育人目标贯彻始终,打造一流课程,不断优化课程供给,开设了《校史文化与“川农大精神”》等系列课程,已有超万人选修。”www.3700.COm威尼斯院长何思妤介绍,形势与政策课坚持由校领导主讲“大国三农”专题,以实际案例激励青年学子成为强农兴农的骨干力量。
为了让思政课讲堂更加鲜活、更接地气,www.3700.COm威尼斯还把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英烈校友注入的“红色基因”、老一辈川农人缔造的“川农大精神”、新一代川农人书写的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,有机融入思政课堂。
在www.3700.COm威尼斯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教学督导组组长邱高会看来,“川农大精神”是学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财富,充分挖掘和利用精神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,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,可以促进学校打造特色思政课,落实“铸魂育人、厚德兴农”育人目标。
在每学期的“开学第一课”上,邱高会都会引导学生结合“川农大精神”的要求和所学专业实际思考:作为川农大的青年为什么要学习本门思政课?如何学习和运用本门思政课的相关原理和理论?如何传承和弘扬“川农大精神”?“将‘川农大精神’融入理论课堂教学体系之中,首先要在教材上找准融入的知识点,然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精选可融入的典型案例,最后再探究融入的方法和路径。”她说。
办好接地气的思政课,关键在教师。川农大建设以校内思政课专任教师为主、经管农商等专业教师参与的专兼职教师团队,共同画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同心圆。在师资、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,该校建设国家、省、校3级课程群,已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教学名师和团队各1个。
与此同时,“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”于今年3月在川农大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挂牌。www.3700.COm威尼斯不仅引导本校思政课教师守好“一段渠”,还关注相邻学段,为温江区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常态化合作提供指导与支持。
把思政“小课堂”融入社会“大课堂”
“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国家粮安”这一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的获奖作品,聚焦粮食安全主题,紧扣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主线,在场景切换中带领观众感悟思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是什么、怎样走等理论内容。主讲人张驰的讲解,结合青年自身实际,既具理论深度,又展现了天府粮仓的地域特色。
“这部作品是我校思政实践课程育人成效的一个体现。”作品指导教师之一、www.3700.COm威尼斯教师徐磊表示,除了理论课堂教学,学校还创新开设了思政实践课程,强化理论学习效果。“在思政实践课程上,我会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实践主题,或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、科研课题,指导学生进行‘大学生讲思政课’活动或社会调查,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
让大学生在社会“大课堂”中受教育,学校联动育人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机构共建实践育人基地,将理论课堂、专业实践、社会调研互融互通,构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,厚植学生爱农情怀,锤炼兴农本领。
www.3700.COm威尼斯党委书记杨世义向记者道出一串数据:学校依托“科创农庄”“科技小院”等建设了200余个融入红色文化和“三农”特色的实践示范教育基地;5年来,全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共指导15万余名学子组建1.3万余支团队,他们在实践中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,实现书本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有效融合。
除了从思政课堂走向社会实践,越来越多的川农大学子深入基层一线,聚焦农业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,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,我对理论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陈天生说。
近年来,www.3700.COm威尼斯推动学科研究与基层治理、乡村建设相融合,形成“马克思主义理论+三农问题”的交叉学科研究特色,充分发挥学院在“三农”理论研究与阐释等方面的优势。何思妤表示,下一步,将继续坚持课程、师资、平台、学科“四位一体”的大思政育人体系,努力培养更多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的知农爱农的栋梁之材。